上海同城419

欢迎来到 签名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签名鉴赏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同城419 > 资讯 >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成都这本小小作业本,如何成为教育的“稀缺品质”

分类: 最新资讯 签名词典 编辑 : 签名大全 发布 : 09-13

阅读 :30

记者丨殷建因为一个简单却独特的设计,成都的一本新学期作业本,从成都火到了北京。新学期伊始,成都市蒲江县把中小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用品作业本进行了统一“定制”,他们打破此前枯燥无趣的作业本风格,在封面图片上,使用了蒲江县的老师们所拍摄的家乡景色,封底则加上南宋理学家、蒲江县人魏了翁的治学名言,在作业本中间,也穿插了很多名人名言。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设计上“加了量”,但这个作业本仍是全县学生免费使用,不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详见9月9日成都商报教育发布&红星新闻报道链接:《最诗意的“校园订制”:打开作业本,就能看见雪山烟火》)9月11日,北京青年报推出评论员文章,称赞“诗意的校园定制作业本,教育如此走心值得称道”。评论认为:教育只有真正“走心”,才能打动人心。诗意的“校园定制作业本”很小,体现的却是一个地方的教育底色与追求。类似于这样的细节之美正是当下教育稀缺的品质。那么,一个小小的作业本是如何承载了“当下教育稀缺品质”的?其实,无非抓住了教育的几个关键点。今年3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强的首次记者见面会上,其中一句金句给现场媒体记者留下了极深刻印象——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对于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尤其是语文老师们,其实还有一句非常熟悉的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两句话,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这不只是一句极具中国智慧的哲语,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据红星新闻报道,蒲江的作业本设计灵感其实也是起于“偶然”。就是一群人在开会时,大家都觉得现在普遍使用的作业本太单调无趣。但可贵的是,这个无心插柳的提议没有止步于说说而已,而是立刻有了行动。定制款作业本封面所以,教育的“方法论”其实并不复杂:坐而论道,都是困难;躬耕力行,都是方法。如何做好一名教育人?除了大学问,还得有大情怀。教育人的心里有没有家国、有没有远方,决定了我们给孩子的教育是否有诗意。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邬志辉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发现,不少农村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普遍不足,有的孩子想赶紧长大,觉得认真读书是为了尽快逃离家乡。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残缺的——我们既要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但同样更要让孩子们永远知道自己的根与魂在哪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国情怀。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铺好这层人生底色。反观成都市蒲江县的这本作业本,没有花大价钱做昂贵的装帧设计,也没有付费购买风景大片,而是采用了老师们所拍摄的家乡日常山水。蒲江县文靖学校教师李伟拍摄的照片山水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也是中国人对乡愁最直观表达,要让每个人“记得住乡愁”,就必须让他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从视觉上来说,老师们拍的照片未必能媲美专业大片,但就深意而言,这份拙朴之美,不仅充满了中国文化之美,更充满了教育的诗意之美。教书容易,育人难。德育难做,是不少基层教育人的感同身受。尤其近年来,在“小德育”向“大德育”的转变过程中,不少基层教育人更是觉得无从下手。事实上,要打破德育的枯燥,方法并不复杂——少一些居高临下的说教,多一些润物无声的巧劲。我们以家国情怀为例,这可以说是德育当中极为重要的一堂课。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围绕字面意思去阐释,可能就会出现“老师讲不透,学生听不懂”的尴尬局面。但同样以作业本为例,如果孩子们每天打开作业本就能看到城市烟火、看到远方的雪山,如此日复一日地耳濡目染,再让他们去理解成都的三千年烟火、去理解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显然更加事半功倍。摄影:古陶 图源成都发布这就是教育的伏笔,德育的巧思。综合以上三个维度而言,北京青年报认为成都这本最诗意的作业本凸显了教育的稀缺品质,这句话不算过度赞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断追问“未来学校”什么样、“未来教育”该如何改,甚至陷入改革的泥潭与迷局——似乎成功的教育一定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需要推倒重置。但事实上,教育没有也不需要那么多“华丽转身”,那些早已经扛过了时间检验的教育本质,同样值得坚守。